All Articles

希望我 20 歲就有的投資理財懶人包

這一陣子看了很多投資、理財學習資源(書、網站、影片),也為自己做了理財規劃,才發現自己原來這麼需要學會理財,也才知道原來投資要及早開始,時間才是資產成長的最大力量。

深深覺得這些思維與知識,應該要是人人都能懂、都能取得,因此決定寫這篇文章,把最精華的部分濃縮起來。內容將主要包含三大部分:基礎理財保險以及長期投資

我認為這些知識將可以協助大部分的「我們」—— 家裡沒有有錢到不需要工作,經濟負擔也還沒有大到完全無法儲蓄的大多數人,擁有更安全、更有餘裕的人生。

那我們就開始吧!


為什麼投資理財很重要?

我想講兩個小小的故事

有做長期投資,與沒有做長期投資,長期來說的差別很大 計算

通貨膨脹事實上侵蝕著我們的資產,要如何藉由正確的投資方法,並藉助他人的力量,以滿足生而為人的財務需求,其實十分重要


第二個故事是個悲傷的故事

保險很重要,為我們分擔不可預期的風險

我們生命中其實充滿著不可預期的風險,如何運用財務工具,讓我們以及我們所愛的人,可以有尊嚴地活著,也很重要


具體來說,我們要如何好好為自己投資理財呢?

我認為,大致上可以分為五個步驟,這五個步驟就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基礎理財觀念。接下來我們會一步一步介紹,其中將會在保險&長期投資這兩塊有最多的篇幅

理財的步驟

Step 1. 釐清財務狀況

  • 理財的第一步,其實是了解自己
  • 了解自己具體來說,有什麼財務需求?
  • 現在的每個月花費是多少? 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? 想投入什麼行業?
  • 接下是否有預計養育小孩、買房、買車,以及父母是否需要扶養?
  • 這些問題其實相當重要,不瞭解自己的財務需求,就沒有辦法準備緊急備用金,也無法知道保險要保多少,更無法分配預算,將部分資產做長期投資
  • 有些問題不容易一次就回答,但我們可以可以每一年,或每一季,給自己一個週末,排開所有事情,把時間留給自己,好好釐清自己的財務狀況與需求。我習慣放在跨年後的第一個週末,因為那時候最常去規劃未來的事情
  • 先從養成記帳習慣開始:如果你喜歡紙本,那就用紙本。如果你喜歡用手機 App,這裡有很多可以供選擇。記帳不是一件容易維持的事情,可以找伴侶一起記帳,或是養成睡前記帳的習慣

Step 2. 償還債務

  • 債務會讓我們的資產不斷減少,尤其是信用卡循環利率動輒 5~15 %
  • 所以,信用卡費,請盡一切努力先還完。如果無法控制自己刷卡,不要辦信用卡
  • 如果是向親友借錢,就是欠人情,還是早點還。我們沒有那麼多親友可以借錢的

Step 3. 準備緊急預備金

  • 如果你已經瞭解自己每個月生活的花費,而且償還債務了,接著,請為自己準備一筆緊急預備金
  • 顧名思義,這筆錢,是緊急的時候可以用的,例如:小意外/小疾病而暫時無法工作、突然被資遣,或是現在的工作真的不適合自己,想要裸辭換工作
  • 除此之外,這筆錢,也可以避免自己在突然需要用錢的情況下,不幸遇到股票大跌,只能賤賣股票
  • 大概準備多少夠呢? 我認為 [至少 6 個月 x 每個月支出],不過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與個性調整
  • 這筆錢可以存哪裡?

    • 最推薦的是高利活存帳戶,利率可以到 1%,存普通的銀行帳戶,利率通常只有 0.1% 以下。近幾年比較紅的就是永豐大戶跟台新 Richart 帳戶,不過台新今年已經調高門檻了。相信每一年都會不太一樣,請自行每年查詢。如果沒有利率高的活存帳戶,可以考慮定存
    • 然後,我非常不建議買儲蓄險/投資型保單,緊急備用金就是你並不知道什麼可能會用到,一需要就是很急,這兩項商品雖然低風險,但提前解約都會有很大的損失

Step 4. 為自己以及家人保險

如果你已經償還債務,這一步可以跟第三步同時做,逐步把緊急備用金存夠,也逐步為自己和家人保保險

在為自己以及家人買保險的過程,其實也是在釐清自己與家人財務狀況。可能需要花費一些心力,但其實是一個很值得的過程

為什麼要買保險?一定要有保險嗎?

  • 如果你家真的很有錢,即使發生什麼意外、重大的疾病,都有辦法負擔,要不然,你就應該要買保險
  • 我們永遠無法預期明天會發生什麼事,而通常發生意外、重大的疾病的時候,都會有筆巨大的開銷,或失去收入,很可能就會掉入負債的循環
  • 一旦進到負債的循環,通常難以脫身

保險的本質是什麼?

  • 保險是大家各掏一點錢出來,組成一個基金,即使一部分的人意外或疾病,突然有有鉅額開銷,也能夠從這筆基金應付這樣的緊急狀況
  • 就是人們互助一起分擔風險的一種方法。別忘了,一個人雖然走得快,但一群人可以走得遠。人類從來不是獨居動物,我們其實相當需要有其他人和我們一起分擔風險

所以我們到底應該保哪些? 額度要多少?

  •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,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要保哪些保險、保多少額度,我們多數對於保險的知識,來自保險業務員
  • 但請一定要理解保險業務運作的商業模式:保險業務員主要的報酬來自於你投保之後的抽成,可以抽越多的保單,業務員一定會想辦法推薦,但那不一定是你需要的
  • 要釐清自己需要什麼保險,我們要先想一個問題,我們這輩子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財務風險?
  • 哪一些是最嚴重的? 哪一些是相對還好的? 現在身上有哪些責任要扛、家庭的開銷有多大?
  • 我們來嘗試著把人生會遇到的幾個財務風險列出來,並且根據影響程度、發生的機率來分析:
不同種的風險的機率,以及其對財務的影響程度
  • 接著大致上把風險分成三塊,綠色、黃色、紅色
  • 綠色的部分雖然機率很高,但影響程度很小。如果有緊急預備金,是可以安然度過的
  • 黃色的部分,是我們這輩子難免會遇到,財務負擔也不小的風險,可能突然需要幾十萬的現金做手術、或有幾個月無法工作,我們應該重視它
  • 最後是紅色的部分,我們都不希望遇到,但一遇到就會讓整個家庭陷入巨大的財務困境,如果你是家裡的經濟支柱,這一塊是絕對不能忽略的,請務必務必為自己買保險

每一種風險相對應的保險

  • 接著,我們把每一種風險相對應的保險列出來,然後逐一介紹
不同種的風險的機率,以及其對財務的影響程度

壽險

  • 理賠條件:死掉就給錢
  • 保險額度計算:[每一個你需要扶養的對象,到不需要扶養的狀況,總共需要多少錢]
  • 如果有伴侶、兄弟姊妹可以共同分擔,請和他們一起討論
  • 舉個實例:小貍的爸爸 65 歲,過去沒有儲蓄習慣,現在已經無法工作,平常生活費一個月 2.5 萬,只能靠兩個兒子支付,小貍和弟弟要一起分擔爸爸的經濟需求。以國人平均餘命 85 歲來估算,(85 - 65) = 20 年 x 12 個月 x 每個 2.5 萬 = 600萬,小貍和他弟弟共同分擔,兩個人都要投保 300 萬的壽險
  • 在有小孩後,請一定要重新計算額度,相信我,會差很多
  • 其他情況下,可以每三年重新算一次

失能險

  • 理賠條件:根據 殘廢等級表 分 1 ~ 11 級,不同級會給不同比例的理賠
  • 值得注意的是,殘廢等級表主要涵蓋身體的缺失,年老而無法自理生活的情況,很可能不會被包含進去
  • 理賠方式:有分一次性給付,以及每年/每月給付兩種
  • 保險額度計算:[每一個你需要扶養的對象,每個月需要多少錢]+[家人要扶養你,每個月要多少錢]
  • 舉個實例:假設小貍是家庭經濟支柱,只有他在賺錢,每個月生活費 6 萬,加上房貸 2 萬。如果小貍全身癱瘓要請看護,一個月要 3 萬。那麼小貍要保的額度,就要到每月 6 + 2 + 3 = 11 萬
  • 失能 / 長照險真的很重要,主要的經濟支柱無法工作其實比死掉還慘。我們簡單算一下,如果沒有保險理賠,十年的資金缺口有多大: 10 年 x 12 個月 x 11 萬 = 1320 萬,這只是 10 年喔,小孩還不見得長大,房貸也可能還沒還清
  • 一樣請和兄弟姊妹、伴侶一起討論,有小孩後,一定要重新計算額度

長照險

  • 理賠條件:符合巴氏量表六項中的三項,或是認知功能(時間、場所、人) 3 項有 2 項缺失者。每年要重新評估
  • 值得注意的是,長照險衡量的標準,主要是自主生活的能力,身體部位的缺失,並不一定可以理賠到
  • 其他額度計算等項目同失能險
  • 請注意,其實還有類長照險,而且每一間保險公司的條款可能都不一樣,務必要仔細看過條款

長照險 v.s. 失能險

  • 長照險與失能險並不是能互相取代的兩種保險,有交集,但也有個別無法涵蓋的部分
72 除以年化報酬率,等於資產翻倍的時間(年)
險種 優點 缺點
失能險 理賠條件明確、不用每年重新評估 年紀大而無法自理,並不一有殘疾,賠不到
長照險 涵蓋年老失能的狀況 理賠容易有爭議、每年要重新評估
  • 不過,困難的點其實在這裡,長照/失能險的保險費通常不便宜,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兩個都保
  • 我個人是會推薦年輕/壯年一點的時候買定期的失能險,因為理賠條件明確,也是年輕/壯年時期比較容易遇到的狀況
  • 年紀稍為大一點之後,補上長照險

重大傷病險

  • 其實分成三種:重大疾病/特定傷病/重大傷病,涵蓋範圍分別是重大疾病 < 特定傷病 < 重大傷病,範圍越廣,保費越貴
險種 涵蓋範圍
重大疾病險 針對七項疾病,包含心肌梗塞、冠狀動脈繞道手術、腦中風、末期腎病變、癌症、癱瘓及重大器官移植
特定傷病險 針對二十二項特定傷病(可能上述七項重疾),像是阿爾茲海默氏症、帕金森氏症等
重大傷病險 依據健保重大傷病卡資格,裡面有數百項
  • 理賠方式:通常是一次性大筆理賠
  • 注意:每一張保單的項目可能有所不同,請看清楚條款
  • 保險額度計算:建議 100 萬以上

癌症險

  • 理賠條件:罹患不同程度的癌症有不同比例的理賠
  • 理賠方式:通常是一次大筆理賠,但也有針對手術、門診理賠
  • 保險額度計算:建議重度癌症的一次性理賠達 100 萬
  • 癌症險跟重大傷病險,其實有滿大的重疊,所以我會建議,家族有癌症病史的人,資源允許的話再保

醫療險

  • 分成住院日額、手術理賠、實支實付三種理賠方式

    • 住院日額:住院一天給一筆錢
    • 手術理賠:某一項手術給某一筆錢
    • 實支實付:只要是有動手術,在額度內支付,通常可以包含雜費&自費項目
  • 我個人會推薦實支實付,因為現在多數手術不用住院,醫院也不想要讓你住院住太久。此外,現代手術有很多自費的醫療器材項目,過去的住院日額、手術理賠都無法涵蓋
  • 保險額度計算:建議實支實付至少 20 萬
  • 如果有兩張保單,其中一張要可以副本理賠

保險的順序

  • 我最前面有說到,如果可以運用的資金有限,保險可以逐步到位
  • 順序的話,我個人會認為是:失能/長照險 → 壽險 → 重大疾病/特定傷病 → 實支實付醫療險 → 癌症險 → 意外險

定期 / 平準 / 終身險的差別

  • 在保保險的時候,一定會聽到業務員介紹終身險,但其實我們還有定期險以及平準型的保險
保險形式 繳費方式&保障範圍
定期險 每一年繳費,保障的是接下來這一年,隔年沒繳,就沒有保障。每一年費用不同
平準型 將接下來 N 年(例如:10 年)的保費平均算,這 10 年內每年繳一樣的費用。10 年過完的下一個 10 年的費用就會不同
終身險 這 N 年繳(例如:20 年)這輩子的保費,每年保費一樣,20 年繳完終身都有保障
  • 乍聽之下終身險比較有保障? 真的嗎?

    • 羊毛出在羊身上,你想要一輩子的保障,錢當然要自己出
    • 把這輩子的保障,集中在 20 年繳完,當然保費不會太便宜,或保的額度要很低
    • 考慮通膨的情況下,40 年後你大約 60~70 歲,真正比較頻繁申請保險理賠的時候,物價大約已經成長 2 倍,可以想一下,真的要用到的時候,額度夠嗎?
    • 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,需要的保障額度其實不一樣:出社會無小孩 / 有小孩 / 小孩長大獨立,每個階段的經濟負擔並不同
    • 沒錯,年紀太大就沒有辦法再保險了,這是所有業務員推薦你買終身險的原因。但如果你可以有紀律地長期投資,照理說到那個年紀,你應該要能夠負擔這些費用了
  • 小小結論是:

    • 如果你真不是個有紀律的長期投資者,請考慮終身險
    • 但如果有辦法,請有紀律地做長期投資,並買定期/平準型的保險就好

買保險的眉角

  • 查詢保險公司訴訟率,最高的幾個不要保,你不會想要人生已經低潮還要跟保險公司訴訟
  • 找已經做保險很久的業務員,並且從親友問過去是否積極協助理賠。你不會想要你受傷/生病的時候,你的業務員還愛理不理,自己準備那些文件真的很麻煩
  • Finfo 保險資訊站 這個網站真的真的非常好用,它幫你把台灣所有保險公司的保單都整理好了,並且可以讓自己配保險組合,計算額度是否足夠。規劃保險的時候必用!

Step 5. 長期投資

  • 我們終於來到第五步驟了! 在存夠緊急備用金,也為自己和家人保好保險後,我們可以把多的資產,扣掉教育基金等等的必要費用,拿來做長期投資
  • 介紹長期投資的方法之前,一定要先讓你理解複利的力量

    複利的力量 - 七二法則

72 除以年化報酬率,等於資產翻倍的時間(年)
  • 這是一個簡單估算你的資產多久可以翻倍的方法
  • 假設你做投資,每年報酬率 6 % ,那麼 72/6 = 12,你的資產 12 年後可以翻倍
  • 每年報酬率 18 % → 72/18 = 4 年資產可以翻倍
  • 猜猜看巴菲特平均年化報酬率是多少?
  • 你期待每年可以有幾 % 的投資報酬率呢? 你覺得你的能力跟巴菲特比起來是如何呢?
  • 多數投資人都對自己有過度的信心,設定過高的報酬率目標,最後就是承受過高的風險,而蒙受損失
  • 事實上,可以到每年 6~8 % 就已經相當不錯。這也是簡單的長期投資工具,長期來說可以為我們做到的
  • 在進到我最推薦的長期投資方式之前,先讓我們對投資標的有初步的理解

投資標的選擇

投資標的的選擇,風險與流動性的比較
  • 如果想知道更詳細的資產類別,以及其報酬率,可以看市場先生的這篇文章

最適合我們的投資方式

定期定額買費用率低的全市場或大型股指數型股票 ETF + 全市場債券 ETF,並且長期持有

一下子看到一堆專有名詞可能覺得有點可怕,我們來說文解字一下,我們先從「全市場指數型股票 ETF」的最右邊開始

投資標的的選擇,風險與流動性的比較
  • ETF = Exchanged Trade Fund 交易所交易基金

    • 指的是,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。一般的基金,一天只能買/賣一次,每天只會有一個結算的資產價值,但如果是 ETF 這種基金,隨時都可以在交易時間內下單進行買賣
    • 什麼又是「基金」呢? 一群人集合一筆錢,一起做投資,買下多種標的,共同分享報酬,就是基金
    • ETF 就只是一種交易比較方便的基金,它可以是根據某個指標投資,也可以是人為管理,它可以投資極高風險的資產,也可以是投資股票。不要以為買 ETF 就是低風險
  • 標的總類:

    • 可以有股票、債券、房地產,甚至最近也有虛擬貨幣的基金了
  • 基金管理方式:

    • 指數型:意思是會有一個公式/指標,直接決定該基金要買進哪些公司、多少比例的股票。例如:元大 0050,追蹤的是台灣 50 指數,該基金會去買台灣市值前 50 大的公司的股票
    • 主動型:如果不是追蹤指數,我們可以簡單歸類為「人為主動管理型」,就是有個或一群基金管理人在操盤。銀行理專推的主要屬於這類型
  • 投資標的範圍:

    • 全市場:指的是盡可能買下整個市場上所有標的。例如:全世界所有公司、全美國所有公司。實務上當然不可能做到,所以會進行抽樣
    • 大型股指的通常是該市場內,公司市值最高的前 N 間公司
    • 除此之外,還有科技類股、醫療股、5G/IOT、新興市場等等各種市場範圍的基金

為什麼要買「指數型」 ETF?

  • 指數型 ETF 費用很低,讓我們的資產不會被基金公司吃掉
  • 人為管理型的 ETF,費用率動輒 1~2% 甚至更多,但 0050 是 0.355%,美股的 ETF 通常更低,例如投資全美國市場的 VTI ,費用率只有 0.03%
  • 1~2% 跟 0.03% 差很多嗎?

    • 假設你買了兩種基金,年化報酬率都是 6%,A 基金每年會被扣掉 1% 費用,B 基金每年會被扣掉 0.03% 費用,假設投入 100 萬,30 年後
    • 投入 A 基金的資產:100 萬 x (1.05)^30 = 432 萬
    • 投入 B 基金的資產:100 萬 x (1.0597)^30 = 569 萬
  • 指數型 ETF 的指標明確,相對可驗證歷史成效。人為管理的基金,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些人在管、他們在想什麼

為什麼要買下全市場或大型股的指數型 ETF? 而不是買幾間績優公司的股票? 或是人為管理的主動型基金?

  • 2008 年的時候,有一個人叫巴菲特,嘿對,就是眾所皆知的股神,他向投資界下戰帖,他決定買一個追蹤標普 500 的指數型基金,然後放著 10 年不管它,尋找有意挑戰的基金公司,可以組出比它好的投資組合
  • 有一間叫 Protégé Partners 的基金公司接受挑戰,他們總共動用了 200 位基金管理人,組了 5 個基金組合,每個都是由多個基金組成
  • 2018 年,結果出爐,巴菲特放著 10 年不管的追蹤標普 500 的指數型基金,整體報酬率完勝這五個基金組合
巴菲特 10 年賭注的結果
source:Berkshire's open letter in 2016
  • 這故事告訴我們,即使動用大量的專業基金管理人,絕大多數人為管理的基金,仍然難以贏過追蹤標普 500 指數(我們俗稱大盤指數)的指數型基金
  • 根據標普道瓊指數公司(S&P Dow Jones Indices)在 2019 年的研究,他們發現,過去 10 年,有 85% 的主動型基金,表現不如標普 500 指數。如果時間拉長到 15 年,落後標普 500 指數的主動型基金將近 92%
  • 台灣有近千檔基金,美國有 8000 多檔,你覺得你找得到那 8% 可以勝過大盤的基金嗎?
  • 台灣有 1 千多家上市櫃公司,美國有 4~5 千家上市公司,全世界有超過 63 萬家公司,你打算怎麼找、怎麼買,讓自己的年化報酬率超過標普 500 指數?
  • 成千上萬的基金管理人全職投入,都難以做到。我們為什麼要浪費這麼多力氣研究、看盤,而不去買追蹤大盤指數的指數型 ETF,然後把時間省下來精進自己的專業,或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呢?

全市場或大型股的指數型股票 ETF 長期會獲利的基礎假設

  • 當我們買下全市場型,或大型股的指數型 ETF,可以想成投資整個市場的所有公司,或最大的那些公司
  • 照理說,如果整個國家的經濟有在成長,投資將近所有公司的話,應該可以獲得經濟成長的果實
  • 而如果整個國家所有公司、或最大的公司們,全部都沒有賺錢的話,那意味著國家的經濟衰退中。這種時候我們要擔心的可能不是股票跌,而是可能會失業
  • 如果我們回顧歷史,僅有在經濟大衰退來臨時,會有這種情況,短則幾個月,最長 5 年

還有一個理由你不該買人為管理的基金

  • 就是利益衝突
  • 我們只要想清楚一件事就好,這些基金公司,是如何賺錢的?
  • 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,其實是收「管理費」,我們把錢給他們管理的時候,他們就可以收一筆固定的費用。因此他們會希望我們把越多錢給他們管理,就可以賺越多。他們確實有誘因創造更高的報酬率。然而,他們也有誘因,希望我們不要把錢領出來。而什麼情況我們會想贖回? 通常是基金一直賠錢,或是覺得賺得夠多的時候
  • 意思就是說,基金管理人,不會想要基金的報酬率太高,不然我們覺得賺飽就會贖回賣出,他們就收不到管理費了
  • 這就是利益衝突,整個基金公司的商業模式,讓公司的利益,與投資人的利益相衝突

為什麼還要再買全市場指數型債券 ETF ?

  • 相比於現金、債券,股票是一個相對風險較高的資產,而債券這項資產的走勢,經常與股票無相關,或甚至些微負相關 (相關係數 0.3 ~ -0.3 之間)
  • 配置一定比例的債券,可以讓我們在股災來臨時,減少跌幅
  • 減少跌幅,不僅僅是讓資產不要減少這麼多,更重要的是避免過度恐慌,全數在低價時賣出
  • 最後是個有趣的數學現象,第一年賠 20% 的時候,第二年其實不是賺 20% 就會賺回來。你覺得第二年要賺多少 % 才賺回來?
  • 藉由不同屬性的資產配置,讓資產價值的波動幅度減少,以避免恐慌心理,並提高報酬率,就是「資產配置」的目的

資產配置的原則

  • 每一種資產項目的占比不要大到影響力太大 (>25%),也不要小到沒有影響力 (<5%)
  • 每一種資產項目,盡可能涵蓋整個市場,費用率越低越好
  • 每一種資產項目之間,盡可能是零相關、低度負相關或低度正相關 (相關係數 0.3 ~ -0.3 之間)
  • 以股票為主,作為長期獲利的主力
  • 可以根據個人偏好做比例、標的選上的調整,要是你自己會相信的標的,不然一直換,不會有效益
  • 最基本且簡單的組合:股票 80% + 債券 20%,如果想要更低風險,就調高債券比例,如果想要追求更高報酬,就調高股票比例

為什麼要「定期定額」?

  • 節省時間與精力:不用想什麼時候買進,省下研究、決策時間、價格到底是高還是底
  • 人其實意志不堅:人其實很容易被新聞、市場波動影響,而不斷改變自己的想法,最後的結果通常就是賠,或賺得不多
  • 分散風險:如果每隔一段期間就買,有時候雖然會買在高點,但也有機會買在低點
  • 符合一班上班族的資金流動,每個月領薪水,就可以撥一筆去投資,某種程度強迫自己儲蓄
  • 每年買一次、每季買一次、每月買一次,有差嗎? 如果是長期持有,其實差異不大 → 數據實證 by 市場先生

為什麼要長期持有?

  • 如果你是買股票,公司賺錢是需要時間的!
  • 如果你是買債券,領債券的利息,也需要時間!
  • 想要短期內獲得高報酬,只有兩種可能,一是找到發放高額股利的公司,二是找到股價飆漲的公司,而且你還要買在低點
  • 同上面有提到的問題,台灣有 1 千多家上市櫃公司,美國有 4~5 千家上市公司,全世界有超過 63 萬家公司,你打算怎麼找?
  • 而且,股價飆漲,就意味著價格波動較大,風險相對就比較高

長期投資的心法 (總結)

  •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,盡可能買下整個市場的標的,而不是單獨一個
  • 遵守投資紀律,定期定額投入,並且長期持有,不要浪費時間分析標的、進出場時間、價格到底偏高還偏低
  • 選擇費用率低的指數型基金
  • 設定合理的投資報酬率目標,並做資產配置
  • 記得股息再投入,並且每年再平衡一次

標的選擇 - 台灣市場

指數型股票 ETF

  • 大型股 - 0050, 006208

很抱歉台灣沒有全市場型股票 ETF,台灣的債券 ETF 我之前有買過富邦美債 7-10 年,但發現費用率真的偏高,現在還沒有仔細研究是否有費用率相對低的債券 ETF


標的選擇 - 美國市場

指數型股票 ETF

  • 美國全市場 - VTI, IWV, ITOT
  • 美國大型股 - SPY, VOO, IVV
  • 全世界市場股票 - VT
  • 美國以外市場股票 - VXUS

指數型債券 ETF

  • 全世界債券 - BND
  • 美國國債 - SHY, IEI, IEF, TLT, GOVT

資產配置型 ETF

  • AOA, AOR, AOM, AOK

不想研究的話,推薦 VT + BND,直接買下全世界公司的股票+債券


美股 v.s. 台股 v.s. 複委託

優點 缺點
台股 開戶容易、遺產好處理、不需要電匯費用 基金管理費用高、交易手續費高、市場容易被少數法人影響
美國券商開戶買美股 很方便買下全世界股票&債券、多數零交易手續費、市場規模大不易被少數法人影響、基金管理費用低 電匯一次 600~1200 台幣、遺產處理不易、一股的價格可能就很高,不易做資產配置
台股複委託買美股 遺產好處理 每次下單都要手續費且很貴

具體來說要如何開始長期投資呢?

  • 台灣股票:到任一證券商開一個證券戶即可

    • 注意不要違約交割,不過定期定額的話不會有違約交割的問題
    • 一張買不起,可以買零股
    • 個人推富邦&國泰證券,都有定期定額手續費 1 元優惠
  • 美國股票:

    • 複委託:去台灣的證券商申請複委託,之後用 App 就可以下單
    • 美國券商直接開戶:eToro、德美利證券、第一證券、盈透證券
  • 券商挑選依據:是否有想買的標的,交易手續費、出金、入金的難易度及費用、是否受監管、介面操作、遺產處理

如何檢視自己的投資成效


馬上行動

  • 開始記帳
  • 去券商開戶

其他理財經典問題

  • 要買車嗎?
  • 買房子好還是租房子好?
  • 要買儲蓄險/投資型保單嗎?

學習資源

從有趣、好吸收,到比較進階排序如下:


實用工具